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点击右上角的“关注”按钮。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,期望我的文字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。
用步枪击落飞机,这听起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谭。然而,1951年,志愿军63军188师的全体官兵,竟用轻武器奇迹般地击落和击伤了18架美军战斗机,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难以复制的传奇篇章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188师成为这段传奇的缔造者?而在现代战争的背景下,这样的奇迹是否还可能重演?接下来,让我们共同回顾这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故事。点个关注,让我的创作有更多动力!
1951年,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。面对装备精良、火力强大的“联合国军”,我志愿军官兵凭借有限的装备和顽强的意志,顽强抵挡住敌军如潮水般的猛攻。
尽管在夜战和游击战中我军占有明显优势,但白天作战时,由于缺乏空中火力支援,我军经常遭受美军强大火力的压制,伤亡惨重。
展开剩余90%当时,美军侦察机昼夜不停地在我军阵地和行军路线进行侦察,一旦发现目标便立刻投弹,丝毫不给我军战士喘息的机会。
为躲避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,志愿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兵力转移,并下令即使遭遇空袭,也绝不轻易用轻武器反击。
原因很简单:与高空飞翔的战机相比,轻武器发射的子弹飞行距离短,杀伤力也远远不足。
更重要的是,一旦大规模开火暴露了位置,就会引来敌机更加疯狂的扫射,后果将异常严重。
因此,面对美军的空袭,我军只能暂时忍气吞声。
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美军飞行员得知此事后,变得更加嚣张,有时甚至会以极低的高度掠过我军阵地,挑衅意味十足。
多年后,一些参战老兵回忆称,在天气晴朗时,甚至能清楚看到美军飞行员脸上的表情和得意的笑容。
如此肆无忌惮的挑衅,让任何人都难以忍受。
因此,在随后的日子里,志愿军指战员开始积极研究用轻武器反击敌机的战术,希望在美军再次空袭时给予对方沉重打击。
经过反复研究和周密策划,志愿军总部决定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由63军第188师承担,让他们成为反击美军飞机的“利剑”。
为什么选择188师来完成如此关键的任务呢?
该师的前身是19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,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。
抗日战争期间,188师参加了127次主要战役,累计歼灭日军及其伪军5万人,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解放战争时期,188师从长白山一路南下,转战海南岛,累计消灭敌军6万余人,被誉为“头等主力师”,素有“暴风雨部队”之称。
这支部队培养了众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,战斗力极强,选择他们承担主力反击任务可谓实至名归。
接到命令后,188师全体官兵开始系统学习美军飞机的结构和作战习性,仔细测算飞机布局、油箱位置和飞行高度。
最终确定在美军飞机进行低空投弹或侦察时,集中所有轻武器如冲锋枪、步枪和轻机枪,持续精准射击飞机的油箱、尾翼、螺旋桨及座舱下方,力求使飞机失去飞行和战斗能力。
一切准备就绪,188师官兵个个摩拳擦掌,静候美军飞机再次来袭。
不久后,一名普通战士的英勇行动,正式拉响了“轻武器击落飞机”的第一枪。
这个勇士究竟做了什么?让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正如前文提到的,为了应对美军飞机的嚣张气焰,188师的某团决心反击美国空军,让他们尝尝我军的“厉害”。
开枪的英雄是关崇贵,1951年3月的一天,他和战友们奉命坚守614高地。
当时美军空军和地面部队对该高地发动猛烈攻击,尽管伤亡惨重,我军仍紧紧守住阵地。
战斗中,低空飞行的美军战斗机对我军发起猛烈火力压制,导致我军火力有所削弱。
见此情形,愤怒的关崇贵无视战友劝阻,拿起轻机枪朝俯冲的美军战机开火。
一阵猛烈扫射后,战友们惊奇地看到一架美军P51战机尾部冒出浓浓黑烟,猛然坠入山谷。
尽管飞行员试图跳伞逃生,但因高度太低最终坠地身亡。
目睹此景,剩余美机不敢再停留,纷纷加速撤离空域。
“关崇贵用枪把飞机击落了!”消息传开后,全军和总部兴奋不已。
但关崇贵却有些忐忑,因部队之前严令禁止用轻武器射击飞机,他以为自己这次会遭处罚。
结果出乎意料,首长们纷纷表扬他的英勇行为,彭德怀更是授予他“特等功臣”荣誉勋章和“一级战斗英雄”的称号。
彭德怀在讲话中表示,部队可以打美军飞机,但要用巧妙的方法和战术来对付他们的空军。
美军吃了苦头后不甘心,于4月18日派出大量战机再次发动报复。
然而,188师官兵早已布置妥当,静待敌机上钩。
上午八点,首批八架美军战机飞临188师辖下562团和563团阵地上空,以低空飞行方式挑衅我军。
美军飞行员以为志愿军会慌乱撤退,期待一场单方面屠杀。
但出乎他们意料,志愿军没有退缩,而是集结了3000多支轻武器形成“防空网”,疯狂向空中射击。
美机飞行员顿时惊慌失措,一架飞机因躲避不及被击中坠毁,飞行员被俘,其余敌机仓皇逃窜。
两小时后,第二波16架美军战机卷土重来。
然而这批飞行员未吸取教训,依然采取超低空攻击。
面对这群“财狼”,我军早已准备好“猎枪”。
又是一阵猛烈射击,四架美军战机当场被击落。
有的飞机在荒野翻滚,有的化为熊熊烈火,飞行员葬身火海。
其余12架飞机吓得魂飞魄散,纷纷拉高逃离。
此次战斗中,美军出动24架战机,却被188师用步枪击落5架,且我军无一伤亡。
这惨痛失败使美军深刻反思自身错误。
之后的故事如何发展?我们继续看。
两次挫败后,美军终于认识到我军“轻武器防空网”的威力。
次日上午十点,美军派出24架战斗机前来“侦查”。
吸取教训后,这次美军飞机不敢低空飞行,随意投下几枚炸弹后即撤退。
我军将士依然用轻武器持续“招呼”敌机,再次造成13架美军飞机受伤,自己却无一伤亡。
在这一系列战斗中,我军成功击落5架美军战机,击伤13架,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,令世界为之震惊和赞叹。
战后,188师获得志愿军总部嘉奖,“步兵大胜美国空军”的消息迅速传遍军营,众多兄弟部队纷纷前来取经,学习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经验。
188师凭借这场辉煌胜利,成为军史上的王牌部队。
另一方面,美军被轻火力威慑,从此不敢再采用低空轰炸和扫射策略。
有些新手飞行员甚至一看到志愿军士兵手持轻武器,便心生惧意。
读到这里,或许有读者好奇:一颗小小的子弹,如何能击落翱翔天际的飞机?这样的案例是否真实存在?
笔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,这完全是真实事件,记载于战场档案,并得到中美两国官方认可。
子弹能够击落飞机,主要与当时飞机的性能和结构有关。
抗美援朝期间,使用的多为活塞式发动机飞机,飞行速度受天气和风向影响较大,通常只有每秒约170米。
而当时使用的子弹射速远高于飞机速度,能够有效命中目标。
此外,那时的飞机蒙皮较薄,穿透力强的子弹极易刺穿。
一旦击中油箱或机身下方,飞机极易出现故障,严重时导致坠毁。
加上美军习惯超低空飞行,给我军士兵提供了绝佳射击机会。
飞行员错误的低空战术配合我军精准火力,构筑起一道令美军痛苦不堪的“轻武器防空网”。
之后,我军将轻武器与防空装备结合,取得更多优异战绩。
雷达与防空炮、地对空导弹配合,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屡屡获得胜利,让世界见识到了我军强大实力。
总的来说,只要合理运用战术,哪怕装备相对落后,也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辉煌。
不断创新战法,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胜之道。
本文由“青史浩然”原创,已全网备案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侵权必究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